媒体公告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媒体公告
人物 61年考上北邮如今82岁联通老党员!
来源:乐鱼真人      发布时间:2023-12-25 23:47:04      


人物 61年考上北邮如今82岁联通老党员!


  “1962年,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发射……1980年以后,超大规模集成电路、长波长光纤通信系统大范围的应用;综合业务数字网崛起;1G,2G,3G,4G,5G移动微波通信技术相继问世……”

  张继周是从新乡联通退休的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高级工程师,说起新乡通信事业的发展,一定绕不开他的身影。

  张继周从红色通信“半部电台”起家讲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引擎,从红色革命的“鲁班石”讲到网络强国主力军。他说:“通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热血青年的接续奋斗。大家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,利用好新乡联通提供的广袤平台,认真学好、学扎实新兴通信技术,坚持学用结合、学以致用,始终不忘‘人民邮电为人民’的初心使命,认真学习中国联通新战略新定位,贯彻落实到日常工作的每一处,努力成为新一代联通‘生力军’。”

  张继周出生在新乡县一个普通的村庄,1961年考上新中国第一所邮电高等学府——北京邮电学院(北京邮电大学的前身,1993年更名)。在校期间,张继周汲取到当时我国最前沿的电讯、电话电报通讯和无线电通信广播专业相关知识,并在1965年加入中国。

  1966年,张继周带着最先进的技术和对通信事业的热情到新乡邮电局报到,而这一干就是42年。42年光阴荏苒,42年岁月如歌。张继周说:“那时我就下定决心,坚定不移听党指挥,为通信事业奋斗终生。能参与并见证新乡通信事业的起步和发展是我一生的荣幸。”

  20世纪90年代,张继周先到两次到国外考察,学习先进的技术,引进了大型程控交换机,助力新乡市的电话通信真正的完成了自动化。“之前的机电交换机不足万门就要占地200多平方米,自动化占地面积缩小了三分之二,而现在一个架子就够了。”对比这几十年通信事业的发展,张继周连声赞叹,中国信息通信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,基础设施能力大幅度的提高,信息通信技术加速迭代。

  跨过千禧之年,通信事业还在飞快发展,张继周已到花甲之年,退休的年龄。考虑到当时新乡联通正全力发展被大家称为“小灵通”的低功率移动电话,张继周主动请缨,被单位返聘,继续在工作岗位上指导年轻人。

  张继周不当“指挥官”,争做“排头兵”,为了通过微蜂窝基站实现无线覆盖,增强“小灵通”的信号,张继周和同事几乎爬遍新乡的高楼,寻找合适位置,张继周还将工作心得编成顺口溜:不能高不能低,高度20到30米。不能近不能远,两眼视距看得见,站点选不好信号忽飘飘,居民区楼房密,靠反射墙隔离,大站照顾面,小站补盲区。测量员是关键,上楼顶选站点。

  2009年,张继周完成“小灵通”项目后,离开了挚爱的岗位。张继周说,虽然离开了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,但他的生命已离不开通信。

  张继周离岗不离党,退休不褪色,仍然关注着新乡联通通信事业的发展。多年来,他战胜疾病,克服困难,多次深入现场,学习新技术,新设备,新规章,先后共编写了《现代通信名词汇集》《通信网及通信工程知识》《小灵通10项技术及260问》《深入浅出谈5G》等十余本书籍、多本通信技术发展画册、以及厚厚的一摞手稿,他还自掏腰包免费印刷送给一批批新入职员工作为辅导材料学习。

  张继周坚持多年给新入职的青年职工讲课,传授专业相关知识,讲述通信发展史。为了发挥自己的技术经验优势,张继周认真备课,一门心思地潜心钻研,为培养一批批通信骨干奉献力量。

  厚厚的书稿见证了张继周的技术实践和理论功底,一堂堂课程彰显着他对通信事业的热爱。张继周说,“了一辈子技术,亲眼见证了新乡联通从无到有,从小到大,从弱到强,现在闲下来了,就想把这几十年来的点点滴滴的变化写下来,尽可能多地给新一代通信人留下点参考资料,在我能讲动的时候,用我这个亲历者之口讲给大家。”

  参加培训的学员和党员们都表示,“听了张老师关于红色通信发展史的讲述我触动很深、收获很大,今后我一定会继承发扬老一辈邮电工作者默默无闻、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,从老邮电、老先进、老党员的经历中感悟初心使命,传承红色邮电基因,牢记人民邮电为人民的初心使命,积极学习先进的技术,努力提升个人本领,坚定信念、脚踏实地,积极投身中国联通全面落地新战略、奋进数字化的经济主航道的事业中,勇担重任做新战略的坚定执行者、践行者,努力成为推动新乡联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和生力军。”

  新乡联通领导表示:“离退休干部职员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,他们为青年员工讲述红色通信发展史和奋斗史,既是对他们曾经辛苦奋斗取得成绩的肯定,也激励着新乡联通邮电精神的薪火相传与赓续奋斗。接下来,我们要逐步将退休干部员工摆在重要位置,倾心倾力做好老干部职工工作,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,慢慢地增加对他们的关心关爱,同时为老干部职工搭建好平台,让他们结合自己丰富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,在关心下一代青年工作等方面发挥非消极作用,更好地传承老一辈邮电人的光荣传统,发扬邮电初心、牢记党的使命,继续发挥余热,永葆奋斗本色。”